推广 热搜:

惨淡销售量,汽车品牌还能撑多长时间

   日期:2025-06-16     来源:www.fegeee.com    浏览:721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你可能感觉车市的洗牌仍在“酝酿中”,事实上它早已悄然展开。而且,远比你想象的更为残酷。

你可能觉得汽车市场的洗牌仍在“酝酿中”,事实上它早已悄然展开。

而且,远比你想象的更为残酷。

大家常常关注哪个的销售量领先、哪个的降价幅度最大,却总是忽视了——

在刚刚过去的5月,有15家汽车品牌的月销售量均未超越500辆。

更扎心的是,其中不少还是你耳熟能详的品牌:英菲尼迪、灵悉、思皓,甚至连200辆都没撑住。

在这种状况下,那些边缘品牌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呢?

状况,可能比大伙想象中的还要悲观!

01 为何这么说呢?

聊到这个问题,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不以为然:

英菲尼迪背后是日产,灵悉是本田的项目——

这种品牌会有问题?撑死也就是销售量差点。

理论上看,没问题——母公司有钱、体量够大,如何都死不了。

可真要知道汽车行业的现实,就了解这思路太理想化了。

现在的汽车市场,不再是“哪个资本雄厚哪个笑到最后”,而是“哪个能活跃在用户心智里,哪个才配活下去”。

当一个品牌的终端销售量,低到连Supply chain都懒得配合,商家都开始悄悄转行。

即使你总部再强,也扛不住长期的“低效亏损”。

更现实的是——没企业会想无限时,为一个卖不动的子品牌买单。

即使你是巨头,也得面临“止损”这两个字。

说白了,地主家也没余粮。

一旦持续看不到起色,还有很多的固定资产、职员薪资投入,巨头也会选择舍弃。

譬如近三年,已有讴歌、JEEP等超10个品牌退出国内市场。

这类现在销售量这么差的品牌,就肯定能坚持下去吗?

一定没这么理想!

02 哪个最危险?

那样问题来了:销售量惨成如此,哪个最危险?

表面看,是那些月销不到500辆的品牌——像英菲尼迪、思皓、灵悉这种,眼看着都快“没气儿了”。

但真要说危险程度,其实并不止这类“边缘品牌”。

真的危险的,是那些看着“还能撑”,但亏损还非常紧急的品牌。

参考哪吒汽车、高合汽车、威马汽车….在轰然倒地之前,销售量比大家说的这类品牌还高。

结果呢?没过多长时间就出现了危机,只能宣告破产或者停产。

它们倒下的真的缘由,不是销售量不够看,而是持续的高投入,和持续的高亏损。

一边是补贴降低、筹资变难;

一边是用户流失、商品乏力——现金流一断,再大体量的品牌,也扛不住。

所以大家说:危险不在表面销售量,而在背后的“造血能力”。

英菲尼迪、思皓这类销售量低,但好歹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。

背后有日系三强、国企资源兜底,短期不会立刻退场。

但有的品牌,看上去月销还有几千、上万,实则靠贴钱堆量、靠筹资输血。

一旦外部环境再变,极可能比边缘品牌更先出局。

这也是为何,现关注汽车市场,光看销售量是远远不够的。

真的的危险,是那些被“表面安全”掩盖的结构性危机。

而等大伙意识到这一点,总是已经太晚。

03 所以,给大伙的建议就是:

第一,不主张碰那种月销长期在1000辆以下的品牌。

特别是你身边,没一个朋友听说过、路上几乎没见过的车。

譬如思皓、灵悉这类——

可能看着价格香、配置高,但买回来后,保值差、修理难、二手没人要,哪哪都不省心。

第二,也要警惕“快烧光资金”的新权势品牌。

多关注他们的财报,看看现金流和销售量怎么样。

假如现金流愈加少,而且亏损非常紧急——即使销售量也很好,也要提升警惕了。

那什么值得买?

建议选这几类:

一是头部品牌的主销车型,譬如比亚迪、吉利、广汽、长安的核心商品;

二是销售量稳定,且在不断更新的新能源品牌,如理想、小鹏、问界等。

说到底,买车不光是选配置,更是选一个能“陪你走五年”的品牌。

不要让短期打折,换来长期折腾。

总的来看就是:

现在的汽车市场,早就不是“看哪个最猛”的游戏,而是“看哪个先死”的淘汰赛。

那些销售量低迷的、靠筹资硬撑的、亏损紧急的,其实都站在悬崖边上

——只不过哪个先掉下去而已。

对于普通买家来讲,真的要做的不是押宝将来,而是避开风险。

不要幻想自己能“捡漏”,更不要为了短期性价比,变成那颗被甩出去的“最后一颗螺丝钉”。

目前买车,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“清醒”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汽车新闻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汽车新闻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闽ICP备12015238号
华夏二手车网,二手车,二手车直卖网,二手车交易市场,二手车交易平台,二手车交易,二手车平台